2024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全院思政课教师带头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新奥门三中三新奥门三中三微信公众号开设“马院师说”栏目,展示我院优秀思政课教师风采。
今天,一起走进我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董海峰副教授的育人故事——
董海峰,新奥门三中三新奥门三中三副教授
董海峰,女,荣获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一等奖、第三届福建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习近平与福建教育故事”金课一等奖、福建省新长征突击手、新奥门三中三学生“心中的好老师”、新奥门三中三教学名师、新奥门三中三十佳青年教职工等荣誉。
选择——乘着理想的翅膀
我是一名思政课教师,但其实,学生时代我最大的梦想,是成为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然而,在梦想成真的时候,我突然深深地认识到,自己的最爱是充满了未来希望的纯真校园。于是,没有任何犹豫,我又转身回归了校园。此后,经过七年艰苦奋战,我终于登上讲台,成为一名思政课专职教师。不久,我校新奥门三中三正式成立,当时我再次面临选择:是转而讲授其它专业课程,还是留在马院继续从事思政课程教学?同样,没有任何犹豫,我选择继续担任思政课教师。时光如梭,今年是我从事思政课教学的第20个年头。
从回归校园,到今天,这27年来,虽然有过迷茫困顿,但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因为我知道,无论重来多少回,我做出的选择都是如此,因为在我的心里,最神圣最值得我全身心投入的事业,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事业,而思政课程是育才育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就是这样的神圣感和由此蒸腾的使命感、责任感,20年来始终鞭策着我克服重重困难,在思政课教育教学教改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奋力前行!
热爱——踏着坚毅的脚步
从学科背景来说,刚刚走上思政讲坛的我,并不具备教学优势。但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强烈使命感、责任感,以及从学生时代开始就长期磨炼的主持人能力素养,以及我校开展的名师传帮带培训,都帮助我很快适应了思政课教学的要求。
教学内容方面,我深知任何课堂内容为王,而且思政课在教学内容上必须能够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才能引发学生更多共鸣,从而取得深刻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20年来,我投入大量时间、精力研读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经典原著等专业文献,以及马克思等经典作家、领导人、科学家、文学家传记、中西方哲学史、金融史、社会学、心理学等人文、社科类文献,甚至科学史等自然科学类文献,同时,也密切关注国际国内最新的热点事件,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既有马学科理论的深度又具备各学科视野的宽度、既经典永恒又生动新鲜、既严肃严谨又富有人文气息。同时,我也深知,教学内容必须丰富但也要避免堆砌,因此,我总是会花很多时间精力思考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使其富有逻辑性,且逻辑线条清晰简明。另外,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强烈感受到,唯有融会贯通才能讲好思政课,因此,在多年讲授本科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我主动申请转而讲授公认最深奥抽象的思政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承担了“形势与政策”以及硕士研究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课程,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深感只有如此才能够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也才能更好地承担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所以始终坚持!
而在教学方式上,我特别注重师生交流互动,因为只有如此,才能使课堂灵动富有生气。要做到这一点,必然要求教师能够将所有教学内容进行环环相扣的启发性设计,并将所有内容完全内化,从而能够游刃有余地应对课堂上的任何情况,师生互动交流也才能始终贯穿课堂。为此,从第一天走上讲台,直到二十年后的今天,不管是旧课,还是新课,不管是一门课还是多门课,我都坚持设计问题链,并做到完全脱稿教学,并努力做到流畅、生动。当然,能够做到这一点,绝非我天生能力超群,法宝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思考、思考、再思考,练习、练习、再练习!
在教学状态上,我特别要求自己始终葆有热情和激情。教学,本质上是人际互动,而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状态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学习状态和课堂氛围。基于这样的认识,无论任何情况下,我都要求自己尽全力以最大热情和激情展开课堂教学,而这的确能够带动激发相当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程的热忱,因为,青年学子从中感受到的是教师对思政教育教学事业的深深热爱!
是啊!唯有热爱能抵岁月漫长与艰辛,唯有热爱能够解释我这二十年在思政教育教学领域的孜孜求索和无悔坚守!
坚守——唱着奉献的长歌
我从事思政教育教学这二十年,前十年主要着力于深耕课堂教学,后十年开始探索课堂内外联动的创新改革,因为多年思政课程教育教学,使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教师多么优秀多么富有热情激情,仅强调课程的理论性、仅有课堂教学、仅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思政课程,虽然也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远远无法达到启智、润心、铸魂的深刻作用。因此,在随时任院领导前往国内知名大学调研学习后,结合自身长期从事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和文艺工作的感悟,我大胆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那就是“四融双动”,即: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日常教学中,通过指引学生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将“理论、实际、实践、艺术”四大元素有机融合,实现“理性”和“感性”双重触动,从而改变传统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理性与感性相剥离、课堂与课外相分离、教师与学生相疏离的状况,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理性与感性、课堂与课外、教师与学生的有机融合互动,比纯理论教学更为生动,比纯艺术呈现更有深度,而且能够很好地加强生生、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还能充分激发青年的家国情怀,从而真正达到启智、润心、铸魂的效果。
在“四融双动”教改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挖掘,而教师的主导作用极其关键,因此教师需要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对学生进行督促、激励、指导。我在繁忙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常常利用课余和周末时间全身心地指导学生,所有的课后辅导都是无私奉献。为配合学生团队时间,辅导的时候,我常常需要在晚上、周末长时间连续工作,甚至无暇用餐。
“四融双动”教改法,除了运用于日常教学,还运用于大型活动,十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信任和支持下,我组织了七场大型思政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汇演,汇演活动及其依托的教学改革得到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青年报、中青网、福建支部生活、福建日报、新福建、东南网等众多国家级、省级主流媒体的报道。
十年来,从一门思政课运用,到多门思政课运用,从本科生参与到本硕学生共同参与,从择优培育到全员覆盖,从课堂展示到舞台展演、再到革命圣地、社区乡村宣讲,促使我不断探索不断前行、一学期又一个学期、一年又一年坚持下来的,是教改取得的对教学效果提升、对学生成材、教师成长的多重成效,和一届届学生的高度肯定。
“如果没有老师的辅导,最终效果别说大打折扣,那一定是不成样子。老师常常抽出平时和周末时间面对面或线上辅导同学,对大家提出的问题也总是不厌其烦。老师总是很用心地盯着每一组的进度,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有一次次的新进展和最终的美好呈现。”
“我又想起了老师第一次上课时对我们说的话:刚开始的时候同学们可能会觉得不太好,但是表演结束后会觉得这种形式的课堂特别好。我想在这里给老师一个回应:老师,您果真没有欺骗我们。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这样的思政课的意义和魅力,切身体验到了思政书上文字的内涵和力量。我相信,一定是每一届学生的热情回应才能让您坚持下来!”
“您为了我们做了那么多,所谓言传身教,说的就是您吧!无形中您也在影响着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
发自学生肺腑的一声声真挚感悟,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真的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言,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伟大活动。
每每想到这些,再想到党、领袖和人民对思政课程的厚望和嘱托,所有这一切犹如奔涌的热血源源不断地激荡我的心海,给予我无穷勇气和力量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和教改的道路上一直探索、奉献下去!